当前位置: 主页 > 玉石百科 >

什么是碧玉?

时间:2014-11-16 10:3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碧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含水钙镁硅酸盐Ca2(Mg2+,Fe2+)5[Si8O22](OH)2,英文名称Nephrite,硬度为6.5,密度为2.96—3.17。其内部呈交织纤维网状结构, 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坚韧。经测试,和田玉的抗压强度高达6542kg/cm2,也就是说,如压碎1平方厘米和田玉,必须施加约6.5吨压力,是世界上韧性最高的宝石。碧玉形成于1-4亿年前,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阳起石,内部含有较多的铬、铁、钙、铝等矿物元素,故常出现黑色或绿色的斑点。依据国家标准定义,和田玉已不再具有产地意义,而成为了商品名。无论哪里出产,只要具备和田玉的矿物特征,都统一使用和田玉这个名称。目前和田玉的主要产地有: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等。

新疆碧玉


俄罗斯碧玉


新西兰碧玉


加拿大碧玉
 
        碧玉属于和田玉一类,和田玉包括白玉、碧玉、墨玉、青玉、黄玉等,亦统称为软玉,和田玉的温润和坚韧度是其他玉石所不能比的,故自古以来,人们都把碧玉、白玉、墨玉等称为真玉。
碧玉形成于三亿至四亿多年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碧玉都是从超基性岩蚀变而成,主含成分是透闪石和阳起石,主要分布于新疆、台湾、加拿大、俄罗斯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世界上绝大部分碧玉原矿带都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线以上,长年冰封,开采艰难,十分珍贵。
        国家考古研究发现,碧玉早在中国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开始使用。辽河流域的岫岩碧玉和黄白玉是中华先民最早开发使用的玉,被誉为“中华第一玉”,比新疆和田的白玉、碧玉和墨玉的开发要早几千年,它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延续了中华民族辉煌的玉文化。
        碧玉在和田玉家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碧玉资源稀少而更受到历代皇王贵族所珍爱,用以雕琢精细之物和御用大器,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诸多历史遗址里出土的古玉器和收藏中,碧玉占了很大的比重,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25樽玉玺就有7樽为碧玉玺。乾隆更是对碧玉极为偏爱乃至痴迷,专门在碧玉产地新疆玛纳斯县设官办绿玉长来管理和保护碧玉资源。